心得分享-99.9.25-釋迦組 2010.9.25 心得分享---釋迦組組長:莊澄河   副組長:徐文章  小文殊:吳澤民燦明師兄:因家住觀音,所以到中壢時都會經過圓光寺,有時會到寺內走走、看看,後來得知圓光佛寺有開辦假日佛學班,因此於中秋節當天到佛寺參觀並詢問師父是否可以報名上課,經師父回答沒有問題後,今天就來報名參加上課。經過了一天課程的學習,讓我得到很多正確的修行理念。在此之前,我原皈依於佛光山,修持五戒、菩薩戒,小時候父親即要求吃早齋,因此已習慣吃素食了,後來於民國八十年受菩薩戒後,就直接改為吃全素了。適逢圓光寺開設假日佛學班,讓我除了早晚課外,還多了修習佛學的管道。 法彰師兄:由念佛法要課程中,了解到人只是世間短暫的過客,不要起煩惱且不要當真,必須從定力下工夫觀察心念的變化後,找出原因並化解之。故知「修得西裝外套一分習氣,便得一分光明消得十分煩惱,便得十分菩提」 並依著六念,心得正直,遠離貪、瞋、癡,清楚修學的目標,清楚修學的法而得法喜,因得法喜而得歡悅,因歡悅而得身輕安,因身輕安而升起踊動之喜,因踊動之喜而得安止,因安止而得定也。六念即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施、念戒、念天。 澤民師兄:所謂「空」者,以空間的概念而言,就是要我們清除一切的煩惱,如貪、瞋、癡等愛欲,以求法喜充滿。而於心性的觀點而言,即為淨的含意,就是要我們的心性如鏡子般的純淨,可以映照世間萬相而不著相,以求知苦斷集,修道證滅。「無我」者,就是要我們做到忘我的境界,因此可以捨己為人、行法利人。因「無我故無我所」,所以我們可以盡捨所有,行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修行佛道。 澄河師兄:小故事,大道理。上課心得可以隨喜以自己的想法講出來,哪怕只是一句話ARMANI,如果可以讓大家受用無窮,即勝過千言萬語。有一位公務人員退休後,因為生活沒有目標,因此默默寡歡,頗有失落感。後來他跟我提到因我的一句話,讓他不再封閉自己,而敞開心扉與他人為友。文章師兄: 有法師說:各人吃飯各人飽。那沒有飯吃怎麼辦?或許可以解釋為各人作「業」各人擔,這個「業」是善業與惡業,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,行菩薩道是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行六度法門是最好的善業。棄除五惡和貪瞋癡作祟,這種業不可存在,這就是惡業,其實「業」就是一種行為造作的意思,有句話說:「一旦無常到,方知夢裡人,萬般帶不走,唯有業隨身」。 勝浪師兄:今年由里長退休後,馬上就可以感受到人情之冷暖,以前當里長時,月餅多到吃不完,今年就少了許多了。由此可知權貴乃是短暫且不實的,切莫執著此假相而使自己陷入悲淒的情境中。今日學到苦集滅道、G2000十二因緣等課程內容,回想以前當里長時,皆以民眾之需求為重,曾經將一公有地規劃為公園,初期只有我一個人在整理,倍感辛苦,然時值經濟不景氣,政府推行多元就業計畫,頓時解決了人力不足之問題。由此可知,只要心存善念,縱使艱困一時,當因緣成熟,就會功德圓滿,成就善業。添友師兄:今日談到苦集滅道,所謂財散則人聚,正是 勝浪師兄當里長時,花錢為公眾服務會得人心的最佳寫照。集乃因,故集多則解脫難,要破集以消除內心所累積的惡因,在六度法中,第一就是佈施,以捨掉一切的不自在。 辰二師兄:心理學家馬斯洛說:「心若改變, 您的態度跟著改變; 態度改變, 您的習慣跟著改變;習慣改變, 您的性格跟著改變; 性格改變, 您的人生跟著改變。」我們發心學佛要把未學佛前的人生, 改變成學佛的人生。首先要發心皈依三寶,「所說皈依者, 信願以為體。」信佛西服法僧三寶是真皈依處, 當盡形壽盡未來際,一心歸向三寶, 立願做一佛弟子,懇求三寶的加持攝受和威德救濟。但是切莫以為「恃佛威神, 無勞我修, 如來將惠我三昧」, 當知「身心不相代」,「個人吃飯個人飽, 個人修行個人了」, 佛陀不可能代替我們修行成佛。皈依, 不僅是信賴三寶他力的攝受加持,還需要「自力自依止」,自力他力均具足,方契合皈依真實義。其次是「諦聽! 善思念」的態度, 多聞正法, 趣入佛道。阿毘達磨大昆婆沙論說: “人的「憶」念,「梵行」、「勤勇」三事,是六道眾生中最殊勝。甚至因此成為諸天命終仰望的樂土。”我們都知「人身難得今已得」, 當善用人的殊勝。專心無疑, 聽聞正法, 信受奉行。重要的是要深信佛是大醫王, 為救眾生「老病死」的身病及「貪瞋痴」心病, 我們要如病人信賴和恭敬醫生般, 恭敬說法的善知識,依佛法藥去服用, 才能根治身心重結婚西裝病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r96xrfz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